一、“裸辞”到农场去 在一个平常的清晨,走进百香果田,我看到金黄色的百香果挂满枝头,三月底种下的百香果树又迎来了第二批花,忙着授粉的蜜蜂在耳边嗡嗡作响,眼前的景象如此真实鲜活,可又让我有些恍惚。我和安…
两年前,我跳槽去了一家财经媒体,全职做农业报道。我以为这是份更靠近土地、靠近食物的工作,能把新闻报道和具体的生活重新建立联系。和那些书写风味的美食作家不同,我写饲料行情、生猪出栏、粮价波动,采访种地的…
前不久,Nature Cities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中国城市居民如何通过点外卖将高温天气下的热暴露风险转移到外卖员身上。这道理其实朴素易懂,可真正遭遇滂沱大雨或热浪滚滚的恶劣天气,外卖员又不过变成了…
食通社说 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开始推广和使用“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这个概念。这个在中文世界略显陌生的词汇,常常被翻译为生态农业。然而,生态农业远不能涵盖农业生…
如果你在今年春天来到云南普洱,会发现所有咖农都喜气洋洋——咖啡生豆价格已连涨一年,从2024年初,咖啡生豆卖38元/公斤,到今年5月,已经涨到了66元/公斤,涨幅比黄金还高。 不过咖啡涨价,跟普洱、跟…
从4月份京东和美团围绕骑手社保展开的舆论战,到9月1日强制缴纳社保的新规,骑手的劳动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于很多骑手来说,社保似乎是一个非常遥远的事情,他们总是紧盯着眼前的生活压力。 骑手…
食通社说 “电子榨菜”主要指人们在吃饭同时观看的短视频、综艺、经典老剧、小说,以及一切通过手机获取的娱乐信息,通常认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用它来缓解一人吃饭的孤独与无聊。 但关于“电子榨菜”的故事远不止…
食通社说 今年夏天极端高温频频光顾四川。气候变化正在让西南地区变得更热也更旱。生活在乡村里的人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天气太热,农民不仅被迫改变了劳动和作息时间,干农活也更容易中暑了;高温缺水可能导致粮食…
一、小农眼中的气候变化:春旱、土壤与储粮 距离夏至还有三天,杨秀有终于等来一场大雨。 暴雨从6月17日晚开始下,时暴时稀,一直持续到次日下午。“春节过后,下完几场雨,就一直干到现在。”过去两个月,他所…
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特朗普签署了“美丽大法案”,宣布在他第二总统任期内最重要的核心议程在国会通过。这项大规模减税和支出法案涵盖了美国社会议题的方方面面。特朗普声称“美丽大法案”将向中低收入人群减…
很多人把精酿啤酒看作是一种追求个性和独特品味的小众文化。但是,在口味单一且寡淡的工业啤酒出现之前,啤酒的酿造工艺和风味本就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风味的丧失,工业啤酒还削弱了发酵食物中本该有的微生物多样性…
食通社说 北京密云太师屯镇养老中心的31位老人遇难。山西14名采椒女工乘坐的中巴车在暴雨中消失。破纪录的雨灾过后,一个个故事令人心碎,也警醒我们到底该如何与“失控”的自然相处。 洪灾吞噬生命,也重创农…
今年三月,带着对于未来职业道路选择的迷茫与对新事物的期待,我通过食通社的“生态农业实习计划”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的乐闲谷社区农场。在此之前,我对农场的印象都来自于影视作品里的农田、草坪、牛羊群,这也…
食通社说 特大暴雨再次袭击北京。这一次,洪灾席卷北部山区。密云水库上游出现1959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达到6550立方米/秒——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水库上游多个村镇被淹,内涝严重。目前已通报密云和…
“抱怨和差错,每天凌晨都会密集出现。但我选择关掉手机埋头睡觉:它们没有严重到会让客户不跟我们合作、会让屠宰场破产。它们只是每天依旧会定时出现在眼前,推动我们的日子像往常一样转起来。” 2024年6月,…
《消失中的食物》 原作名: Eating to Extinction: The World’s Rarest Foods and Why We Need To Save Them 作者:[…
那款面包又卖光了。 周末,我像往常一样走进超市,购买下周的“生存口粮”。我走到烘焙货架前,寻找那款名为Jason’s Sourdough的酸种面包,却失望地发现:货架空空如也,只剩“正在补货”的白色标…
一、挂满枝头的荔枝 在我爸用手机发来荔枝挂满枝头的照片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回家帮忙卖荔枝。 我的老家在广东省陆丰市,家里有将近一亩地的荔枝林。从我记事起,那边就一直种着荔枝,最年轻的树是我出生那年种下…
农夫孙文祥赤着一双厚实的大脚,站在水泥院里迎接我们。 7月初的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刚刚下过几场暴雨。正是难得的几天农闲的日子。再过半个月,孙文祥地里的玉米就要开始收割了。 2013年起,孙文祥与妻子、父…
山沟里桅子花初绽。我的花,终于开了。 一个月前的6月16日,是恶人谷周年纪念日。2025年,是四周年。 房前一亩三分地自足有余,屋后原本人类不宜的山沟花香浮动——必须感谢这双伤痕累累的手,用四年时间,…